襄城县:建强“头雁”队伍 夯实基层“堡垒”

时间: 2025-03-11 10:35:00
来源: 襄城县委组织部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近年来,襄城县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头雁、强队伍,通过多维度管理、多渠道储备、多层次培育、多方位激励,锻造过硬“头雁”队伍,全面激发基层带头人内生动力,以头雁强带动支部强。

多维度管理,建好“头雁”队伍通过“县级统筹、乡镇选配、村级储备”,力求挑强将、派精兵,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的指导意见》,从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选派13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深入开展届中分析,对2129名村干部进行资格联审,及时调整不合格、不胜任村干部9人。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优”工程,遴选21名40岁以下有发展意愿、有发展思路的支部书记作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村党组织书记“骨干力量”,树立一批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先进典型,营造对标提升、比学赶超、竞相出彩的浓厚氛围。

多渠道储备,蓄好“雏雁”源头。持续拓宽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渠道,蓄好“雏雁”队伍源头活水。超前谋划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从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遴选支部书记后备力量834名,其他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985人,确保乡村发展后继有人。探索职业化村支书培养路径,学习借鉴无锡锡山区成功经验,鼓励库庄、颍阳、十里铺、麦岭4个乡镇先行先试,公开选聘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进一步丰富后备力量储备路径。

多层次培育,抓好“头雁”赋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多层次培育,定向强雁。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内容因材施教,先后举办4期乡村振兴大讲堂、2期村(社区)“两委”干部专题培训班,提升“两委”干部综合实力。组织27名优秀村(社区)支部书记到厦门、苏州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开阔发展视野。创新开展“支部书记上讲台”活动,将32名优秀党支部书记纳入“支部书记讲师库”,邀请8名支部书记在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和基层党员示范培训班上授课,交流分享工作经验。

多方位激励,全面激活“雁阵”制定出台《襄城县村(社区)“两委”干部待遇保障及激励机制暂行办法》,探索建立“基本报酬+业绩考核奖励报酬+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结构性待遇保障体系,稳妥推行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积极推动现任村干部工作报酬增长和离任“两委”干部生活补贴落实,让村干部干事创业有劲头、发展经济有奔头。畅通优秀村(社区)支部书记晋升录用渠道,2024年推荐6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乡镇事业编或公务员考试,2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录(聘)用为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